【轻松】程龙刚二十四载时光守望一粒盐

  ■他首次提出泉盐生概念,开创了盐业研究的新学科盐业考古

  ■他的大量学术论文独辟蹊径,填补了新盐业史研究的相关空白

  ■他策划并设计相关陈列方案,普及盐业知识展示盐业风貌弘扬盐业文化

  ■他策划并牵头组织全多领域专家完成了寻访川盐古道大型专题学术调查

  人物简介

  程龙刚,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盐业史研究杂志主编,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创意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荣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青年‘文化创新带头人’‘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文化领军人才等称号。

  自贡网记者 黄鸿

  自贡盐业,在盐业历史发展进程,如闪耀夜空的星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曾几何时,千年盐都,天车耸立笕杆如龙盐灶密布,成就了自贡城市历史的光辉岁月。斗转星移,曾发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汇入时代洪流融入自贡城市集体记忆的辉煌故事,如今已逐渐消散于时间长河,那些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历史成为现代人深稽博考的文化瑰宝。

  历史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要探寻发展脉络,厘清文化源流,就需坚守初心,潜心研究,从而解码传统和衡量现世。程龙刚,这位自贡盐业历史的守望者著名盐史专家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盐史馆馆长,从事盐业历史研究二十四载,先后在家级或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为盐业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年磨一剑。程龙刚著述的自贡古盐道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川盐文化圈图录行走在川盐古道上盐业史辞典等学术著作填补了多项内盐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其主编的盐业史研究杂志已成为内盐业史研究的权威期刊,而自贡这座盐之都也成为盐业史研究的学术重镇。

  一篇学术论文 结缘半世盐史

  位于自流井区龙凤山下釜溪河畔的西秦会馆,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别具匠心,程龙刚儒雅的文人气质与这座古朴的陕商同乡会馆相得益彰。在这座颇具盐味的古建筑里,记者了解到他与盐业历史美丽邂逅,结缘半生的故事。

  1995年,程龙刚考入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时任政史系副主任的曾凡英教授是盐文化专家,闲暇常向学生讲述自贡盐业的盛衰起伏,那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盐都往事与盐史史实,让青年时期的程龙刚如痴如醉,于是萌生了探寻自贡盐业历史的念头。

  至今,程龙刚仍记得,曾凡英教授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里面收藏有大量的盐史书籍,他常在此据案读书,积累了宝贵的盐业历史知识。正是在这一时期,程龙刚初尝论著,写出了自己第一篇关于自贡盐业历史的学术论文清咸同时期富荣盐场盐业鼎盛动因探析,这篇论文也成为他1998年进入盐史馆从事专业研究的敲门砖。

  突破研究瓶颈 填补内空白

  到盐史馆工作后,程龙刚开始潜心阅读梳理研究各类盐业史资料,将知识化为己用,为盐业历史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做着准备。工作第三年,程龙刚的苦心钻研有了回报,由他撰写的新盐业管理体制50年回眸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心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

  即便程龙刚取得如此成绩,但是盐业史研究仍不被人看好。当时,盐业史研究到了一个瓶颈时期,前路云蒸雾集,使人趑趄不前。有人放言盐业史研究多年,前人早已透彻,何须再察?但程龙刚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盐业历史浩如烟海,盐业与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太多沉寂于历史的细节值得后人关注。

  在阅读大量文献后,程龙刚发现,极少有人涉足新成立后的盐业历史,于是,他以此为方向,将大量精力放在新盐业史的研究上。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整理,对盐业生运输管理等作了深度研究,新盐业生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新盐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论述新盐业运销管理的作用新食盐加碘和食盐专营回眸等大量学术论文由此诞生,填补了新盐业史研究的这一空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发展历史,恰好同盐业的发展历史相吻合。在研究新盐业史的同时,程龙刚还关注先秦时期的盐业历史。他说,在上古时期,山西运城便有了池盐生,据考察,华文明起源地通常在食盐生供给较为便利的地区,涿鹿之战便是黄帝和蚩尤为争夺食盐发生的史前战争。

  程龙刚介绍,巴人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彼时,秦楚围绕巴人控制的盐业资源爆发了多次战争,直接或间接导致巴灭亡。为还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程龙刚前往三峡地区调研,考察了忠县万州巫溪等地的大量盐业遗存,通过对先秦时期盐业遗存的考察,全面了解了上古盐业在制盐工艺盐运通道等方面的历史情况。

  通过数年的深入研究,程龙刚首次提出泉盐生概念,同时与其他专家学者一道同开创了盐业历史研究的一门新学科盐业考古。期间,他著述了渝地区古盐业遗址考察报告三峡地区泉盐生起源蠡测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盐泉发现时期考关于三峡地区盐业生源起的思考试论三峡盐资源对巴文化的重要作用等诸多学术论文,将先秦时期盐业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设计陈列展览 传播历史文化

  2007年后,由于职调整,程龙刚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陈列展览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上。

  2009年,程龙刚为河北海盐博物馆策划并设计了天工开物盐史陈列方案,从华夏盐踪当代盐业神奇的盐等方面演绎出几千年的制盐历史沿革盐区生生活盐业工业发展等。该方案荣获被誉为博物馆展览奥斯卡奖的第九届全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创意奖’。

  2012年,受盐业协会邀请,程龙刚再次出手,策划并设计盐的故事陈列方案,围绕盐与健康盐与生命等主题,用盐的各种衍生品布置展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展品模型等普及盐业知识展示盐业风貌弘扬盐业文化。2013年5至7月,盐的故事在科技馆展出,历时三个月,参观人数高达70余万人次,受到有关领导同志盐业协会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

  2014年1月1日,程龙刚为四川省地方税局自贡市地方税局策划并设计的自贡盐税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被家税总局华人民和司法部评为全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

  此后,程龙刚作为盐业史和博物馆方面的专家多次主导或参与市内外展陈设计,为发展文博事业和弘扬盐业历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寻访川盐古道 致力文化传承

  自贡盐业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时期,随着繁荣的盐业生,盐业运输逐步兴起,受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的盐运多是在山间道依靠人力和畜力以驮运方式实现长途贩运及外销供给。这条井盐外销的通道即是古盐道,也是我西南最为重要的商贸通道。

  探寻古盐道,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更加深入地了解盐业历史。2014年,程龙刚策划并牵头组织盐史馆专业技术人员及自全考古建筑交通盐史等领域的专家完成了寻访川盐古道大型专题学术调查。

  川盐行销范围覆盖鄂湘滇黔陕等地,横跨武陵山大巴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车水马龙的川盐古道早已淹没在荒烟蔓草间,要探寻它的真面目,就须梯山架壑。行走山野间,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绝非美景,蚊虫侵扰尚能忍受,悬崖峭壁就异常危险了。上山三步一歇,下山一步三晃,就是考察队行路难最真实的写照,用程龙刚的话说,能活着走出就是万幸了。

  一次,在考察队抵达重庆七曜山楠木桠驿站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但一块记录川盐济楚相关内容的石碑却吸引了所有考察队员的目光,大家顾不得全身湿透,冒雨完成了拓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程龙刚至今仍颇为兴奋,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

  在程龙刚的带领下,考察队克服千难万险,历时八十余天,行程两万余公里,圆满完成了考察任,摸清了川盐古道上盐地食盐的生情况运销路线运输方式,基本掌握了川盐古道上的古镇古街古桥古道驿站庙宇碑刻等文化遗民间故事民风民俗等情况,对川盐古道的历史现状及意义和价值有了较为全面鲜活的认识。

  随后,程龙刚策划并组织召开了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自全九省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盐都,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研讨,最终形成将川盐古道作为线性文化遗申报为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识。此次考察让程龙刚成就满满,主编出版了教育部全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古代文化线路川盐古道系列丛书川鄂古盐道川黔古盐道川滇古盐道自贡古盐道。此后,他又策划并组织了自贡抗战文物调查盐业遗址学术考察等。

  面向美好未 不改初心本色

  程龙刚介绍,盐史馆受空间限制,大量具有观赏研究价值的馆藏文物沉睡库房,目前,正在全力争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盐史馆公服水。同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程龙刚信心十足地说通过提升硬件设施厚植人才队伍夯实经济基础,盐史馆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一篇学术论文,到半生的专业研究,一晃过去24年,如今的程龙刚已是荣誉加身的专家,但他仍不改初心本色,继续为盐业历史研究盐业文物保护盐业文化传承文博事业发展做着不懈努力。

  编辑彭彦彰

上一篇:【教程】阳泉市出台阳泉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下一篇:【科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投入抢险救灾行动